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05篇
  免费   5058篇
  国内免费   7189篇
测绘学   3946篇
大气科学   3186篇
地球物理   4032篇
地质学   13164篇
海洋学   3882篇
天文学   424篇
综合类   1729篇
自然地理   2989篇
  2024年   114篇
  2023年   475篇
  2022年   1274篇
  2021年   1598篇
  2020年   1296篇
  2019年   1355篇
  2018年   1330篇
  2017年   1316篇
  2016年   1300篇
  2015年   1481篇
  2014年   1487篇
  2013年   1806篇
  2012年   1915篇
  2011年   1870篇
  2010年   1761篇
  2009年   1647篇
  2008年   1756篇
  2007年   1650篇
  2006年   1623篇
  2005年   1298篇
  2004年   980篇
  2003年   672篇
  2002年   710篇
  2001年   670篇
  2000年   515篇
  1999年   355篇
  1998年   198篇
  1997年   123篇
  1996年   123篇
  1995年   117篇
  1994年   93篇
  1993年   63篇
  1992年   76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5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5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张镱锂  吴雪  郑度 《地理学报》2020,75(5):931-948
喜马拉雅山脉中段的珠穆朗玛峰等地,海拔高差巨大、生境复杂多变、土地覆被类型多样且植被垂直带谱完整,是全球范围内研究土地覆被垂直变化的理想场所。本文基于30 m空间分辨率的土地覆被数据(2010年)和DEM数据,在ArcGIS和Matlab平台的支持下,提出并运用脊线法、样带法和扇区法3种山地南北坡划分方法,研究了喜马拉雅山土地覆被垂直分布与结构差异。结果表明:① 山地土地覆被分布具有明确的垂直地带性结构特征,喜马拉雅中部土地覆被垂直带谱为南六北四式,土地覆被垂直带谱中具有人类活动的特点。② 南北坡之间的土地覆被垂直带谱差异明显,南坡土地覆被类型完整多样,北坡相对简单;对同类型土地覆被而言,南坡较北坡分布高程低、幅度宽。③ 依据各类型分布面积比随海拔变化情况,土地覆被类型在南北坡上的垂直分布可分为4种模式:冰川雪被、稀疏植被和草地为单峰分布型,裸地为南单峰北双峰分布型。④ 3种划分方法中,南坡的土地覆被垂直带结构具有相似性,而北坡的土地覆被垂直带结构存在差异,扇区法较好地反映了土地覆被自然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2.
针对现有面要素直线模式识别方法难以解决规则池塘中破碎区域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规则池塘群的复杂直线模式识别方法。首先,分析了规则池塘群的空间特征和认知特点,提出了“主次关系→并列关系→直线模式→复杂直线模式”的多层次认知顺序;其次,设计了主次关系池塘组、并列关系池塘组、直线模式池塘群的识别方法;最后,构建了复杂直线模式池塘群的识别模型。试验表明:本文方法能够消除破碎区域对规则池塘群直线模式提取的不利影响,有效提升复杂直线模式识别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为满足复杂地形景区对三维地图导览的需求,构建更为清晰的三维地图模型,提供良好的三维导览地图设计方案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更好地与卫星影像进行贴合,DEM数据的采样密度要与卫星影像的分辨率一致。本文通过对比当下常用的四种空间插值方法的适用范围与运用特点,设置相关阈值及权重,直观比较了四种插值方法产生的插值结果,选择更适合复杂景区DEM插值的插值方法并对其进行精度提升,以此得到符合精度要求的DEM数据。最后利用相应地区的卫星影像进行地图投影及影像贴图,两种数据结合构建复杂景区的三维地图模型,给游客带来更为精确直观的定位信息和空间要素信息。  相似文献   
4.
广州城市流浪乞讨者的空间管治与日常生活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铎  蔡慕言  梁金多  朱竑  高权 《地理科学》2019,39(3):450-458
以广州流浪乞讨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度访谈等质性研究方法,解读针对流浪乞讨者的空间管治政策与手段,分析流浪乞讨者的日常生活实践与生境协商。研究发现:在地方城市政策对流动性与公共秩序限制的双重压力下,在流浪乞讨者的日常生活实践中,不仅有针对管治行动者而刻意为之的特殊营建,亦有基于程式化生活流程对自我身份认同的重塑与真情实感的展演。地方政府基于空间目标的救助与真实存在的日常生活实践存在着一种张力。研究关注了城市边缘群体日常生活对地理意义的主动塑造过程,对全面理解并规范管理中国城市流浪乞讨现象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脐带缆螺旋滑移分析及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脐带缆内部螺旋层,应用Darboux标架建立螺旋结构空间坐标系,推导弯曲载荷下螺旋结构的局部变形和滑移。考虑螺旋构件间的接触和摩擦作用,建立螺旋结构的受力平衡偏微分方程,并研究螺旋角和摩擦系数对螺旋结构滑移的影响。基于同层螺旋结构本构关系相同假设,将所有螺旋结构力学性能线性叠加,拟合脐带缆整体弯曲刚度。运用建立的理论解析方法,对某双层铠装脐带缆的力学性能进行研究,并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对比结果表明,理论解析得到的螺旋滑移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一致,理论解析得到的脐带缆弯曲刚度与数值模拟结果在全滑动阶段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6.
为了保护南极和北极的生态系统和环境,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推行和实施了极地环境监测计划,部署了各学科监测传感器阵列;采集了多学科数据,包括海洋、大气、冰冻圈、生物圈等主题;架构了"R/V雪龙号破冰船—极地考察站—国内基地"之间的快速数据传输网络;建立了海洋环境监测系统、太阳能地面空间监测系统、生态环境监测系统等系列监测系统。为了实现长期监测,达到预测和预警目标,本文针对国内外现状,在现有基础上设计了一套中国极地环境长期监测网(Polar Environment monitoring network of China,CPEMN)。该监测网集成各监测系统并在监测指标设计上覆盖我国极地所有常规监测/观测任务,且根据国际科研动态和长期监测规划拓展了预期监测范围。最后本文利用南极普里兹湾进行的破冰导航应用示范验证了CPEMN具有可执行性。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重金属在红树林沉积物及红树植物中的分布累积及迁移规律,选取了徐闻南山镇红树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红树林沉积物及红树植物不同部位(根、茎、叶)的重金属质量分数,运用富集因子、生物富集系数、转移系数及相关性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红树林沉积物重金属质量分数表现为铬(Cr)>锌(Zn)>镍(Ni)>铜(Cu)>铅(Pb)>砷(As)>汞(Hg)>镉(Cd),为中等变异程度;除了镍(Ni)元素外,其余7种重金属未超过国家一级标准,除了铅(Pb)元素外,其余7种重金属均超过广东省土壤环境背景值,说明研究区沉积物中重金属具有一定的积累效应。2)沉积物中砷(As)、铜(Cu)、锌(Zn)、汞(Hg)、镍(Ni)、铬(Cr)富集因子值均>1.5,说明受到轻微人为活动影响;各站位镍(Ni)富集因子值均>5,结合研究区背景,反映了镍(Ni)受到自然和人为输入的共同影响。3)白骨壤体内重金属主要集中在根部,而红海榄体内重金属在根茎叶中分布相对均匀。白骨壤根茎叶部位的大多数重金属质量分数远高于红海榄,说明白骨壤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比红海榄强。汞(Hg)集中分布在植物的叶片部位,且与其他重金属之间相关性不明显;推测汞(Hg)主要通过叶片吸收进入植物体内,与交通运输污染有关。4)不同红树植物对不同重金属富集能力各异,白骨壤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表现为:镉(Cd)>砷(As)>铜(Cu)>锌(Zn)>汞(Hg)>铅(Pb)>镍(Ni)>铬(Cr),红海榄表现为:镉(Cd)>铜(Cu)>汞(Hg)>锌(Zn)>铅(Pb)>砷(As)>镍(Ni)>铬(Cr)。白骨壤和红海榄对汞(Hg)的运移能力都较强;红海榄对镉(Cd)的富集能力和转运能力都较强,而白骨壤对镉(Cd)富集能力较强,转运能力却较弱,这说明红树植物对重金属元素的富集能力与转运能力不存在正比关系。  相似文献   
8.
对比分析了国内外海洋卫星军民融合发展现状,指出了我国存在的主要差距,并分析造成这些差距和障碍的主要问题和症结所在,从标准体系融合、技术融合和数据融合三个方面提出我国海洋卫星军民融合发展思路,并结合发展思路提出了科学统筹、科技引领、开放协作、以人为本的军民融合发展举措,为海洋卫星军民融合发展提供了借鉴作用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9.
南极高原拥有独特的天文观测优势,为了对南极中山站夜天文观测条件进行实测研究,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专门研制了一套具有耐低温、自动除雪除霜等适应南极气候特征的全自动全天信息采集系统,该系统可以提供实时的全天云量、天光背景和全天图像,并将信息推送到网页实时显示。介绍了系统的研制及为适应南极气候进行的耐低温实验,统计分析了中山站2016~2017年的全天信息数据,结果显示,中山站2016和2017年的可观测时间为772.21 h和437.38 h,可观测夜数为93 d和51 d,天光背景最大真实值为22.05 Mag/arcsec 2,年平均气温为-10.6℃,最高气温19.1℃,最低气温为-44℃,2016年平均相对湿度为55.2%。  相似文献   
10.
以经济马尾藻铜藻(Sargassum horneri)为研究材料,研究了其在营养限制胁迫后对NH_4-N的超补偿吸收情况。实验分营养限制和恢复营养两个阶段进行,每个阶段均设置饥饿处理组、饱和处理组和正常对照组。铜藻在低营养限制胁迫(饥饿)下培养10天后,恢复营养盐培养3天,分别采用次溴酸盐氧化法和锌镉还原法测定培养液中的NH_4-N和NO_3-N的浓度。本文研究发现,饥饿处理组中铜藻吸收氨氮的速率远高于正常对照组和饱和处理组,在恢复培养第一天时,饥饿处理组对NH_4-N的吸收速率最高为14.94μmol/(g·h),与正常对照组及饱和处理组间差异显著。在恢复培养的后两天,三个处理组中铜藻对NH_4-N的吸收速率差异慢慢变小,直至最后几乎相同。三组对NO_3-N没有表现出较高的吸收,最高仅为6.15μmol/(g·h),结果表明:氮源包括NH_4-N和NO_3-N时,铜藻优先选择吸收NH_4-N。实验后称重测定生长速率:对照组、饥饿处理组和饱和组生长率(SGR)分别为8.48%、8.86%、8.01%,ANOVA方差分析表明,三者存在显著差异(P=0.0320.05),从而证实了铜藻也存在超补偿生长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